編輯/小柯
不同的搭檔、不同的背景,創造不同的處事風格,與鄉鎮不同的營隊方式,則能反思鄉鎮還能改進之處。初次擔任協會營隊工人的蔡蔡,從自己熟悉的生庶組開始摸索,一窺協會營隊模式,同時觀察他組的職責,這是場從摸索窺視展開學習的旅程,而蔡蔡,正在旅程中!
文/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蔡惠婷
我這次是擔任水田大專梯的生庶組,我很慶幸我是先以我熟悉的職位去跑協會的活動,因為在這個職位我可以去觀察其他組別所做的事,也可以看到協會跟鄉鎮不同的做事風格,在協會中,由於是很多不同鄉鎮的夥伴,每個人所辦營隊的風格也有所不同,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的可能性、創意以及融合,像是活動設計、帶領技巧等,都會結合大家的意見,每個人都在這個營隊中學習成長,不管是自己的改變或是別人的改變,都是因為吸收了彼此的優點,然後再帶給更多的人去發現,所以不管在哪個職位,在營隊中都是會有所成長的。
而我在這個營隊也學到很多,因為水田大專的規模比起鄉鎮要大上許多,所以對於器材的準備就較為多樣,也比較不同,所以在一開始其實有點沒有方向,很多東西都還在摸索,像是器材清單的內容,還有要找尋器材的所在地,這些都是要花時間去處理的。在器材清單的部分,雖然已經算熟悉,但在確認時會額外注意,因為只要有東西不夠或少帶,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;而在找尋器材就讓我面臨很大的挑戰,因為有些東西沒人可以說出正確位子,所以要花很長的時間在地下室翻遍每個可能的箱子,才有辦法找到所需的器材,但也挑戰了很多事,以及學到了不一樣的器材使用,讓我更加成長了。
蔡惠婷
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四健會 會員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